档案馆
 首页 | 本馆概况 | 档案法规 | 业务指导 | 服务指南 | 编研利用 | 下载中心 | 留言板 
 历年大事记 
 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回眸 
历史回眸
当前位置: 首页>>编研利用>>历史回眸>>正文
[历史回眸]·陕西工学院史略
2013-09-16 16:18   审核人:

19653月,国家根据备战需要,在陕西汉中的秦岭南麓连城山下,褒河之滨建立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学校占地1063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处三面环山,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相对隐蔽,是备战时期办学的理想之地。为了保密需要学校对外称为“ 653 信箱。1978年底,北大汉中分校完成其历史使命返回北京。北大汉中分校十四年办学所创立的基本教学、科研和工作条件,为陕西工学院的诞生准备了得天独厚的客观物质基础。

 

陕西工学院的建立

 

1978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恢复高考制度为陕西工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12 4 ,陕西省委决定,同意《关于接收北大汉中分校筹建陕西工学院的请示报告》。批复指出:“陕西工学院暂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及电子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学制4年。在校学生规模一千五百至二千人,1979年秋季开始招生300人,在办好工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增设理科专业,办成理工科大学。”根据省委批示精神,陕西省政府成立筹建小组,接收遗留校舍,在北大汉中分校原址上开始了艰难的建校办学历程。

1978 12 28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陕西工学院。

难逢的历史机遇,艰苦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创业者的坎坷路程。一片空白,从零开始,难不倒自强不息的创业者。从学院成立那天起,创业没有停顿,一切都在改变,伴随着改革开放巨浪的簇拥,创业者预言:陕西工学院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1979 2 9 ,陕西工学院揭牌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242名统招新生走进校园,成为陕西工学院的首届新生。陕西省省委文教部、省高教局、汉中地委领导出席大会。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汉中师范学院派代表莅临大会祝贺。

至此,陕西工学院完成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的重任,迎来了在较差自然地理环境中,创业建校,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新篇章。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八字校风,激励着一代代陕工人为了理想拼搏、奋进。

198212月,学院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准予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陕西工学院的发展

 

1、教学机构设置

1978 12 28 ,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陕西工学院设两系,即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及电子工程系。

19792月,学院基础课部成立。

1980 12 16 ,学校决定筹建管理工程系,834月管理工程系正式成立,9月开始招收干部专修科;86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

1984年,学校决定筹建土木建筑工程系,86年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专科生;86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0 9 12 ,土木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

19884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改建为社会科学部。

1996 5 2 ,陕西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成立。

1997 9 19 ,计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19983月,电化教育中心成立。

20003月,学院开始进行教学机构改革,将机械工程系分设为机电工程系、材料科学与技术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将电气信息系分设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06月,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成立。

2000 6 21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成立。

20013月,体育部成立。

陕西工学院在二十三年办学期间,教学机构从建立初期的二系发展到九系三部一院三个中心,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建院初期,陕西省政府采用农转非特殊政策从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17所高校和6个科研院所调进15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同时学校接收了207名北大汉中分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从而形成学院基本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之后教师补充主要依靠计划分配,同时学院积极从社会上选拔有工程背景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教师队伍。采取招工、办英语班等措施,积极解决了150名教师农转非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和出路问题;通过教师职称评审,争取校内津贴和地区补贴,提高教师经济待遇,以保持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1980年,学院开始举办青年教师进修班,同时鼓励教师外出短期进修或攻读双学位。1981年,开始陆续选送骨干教师出国进修。1985年,开始聘请外籍教师。

1992年后,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新教师岗前培训,给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观摩老教师授课,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变超课时津贴为课时津贴,发放职称津贴,改善教师住房条件,推荐评选省优秀教师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举措,多方位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从而使基本教师队伍得以稳定。

3、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院初期,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科研面向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科研工作指导思想。

1985年,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1989年学院独立设置科研处,加大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与投入,一批批科研成果陆续诞生。特别是90年代后期,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多项成果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21月,由化学教研室研制成功尼泊金酸制造新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44月,索道运矿数显动态自动计量装置通过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索道运矿动态计量的一项空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19869月,FMFQ3-5×2B气压磨粉机通过省级鉴定,整机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910月,“少齿数渐开线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通过机电部鉴定,并获国家专利,是齿轮技术的一项突破。在11月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牌。

学院在积极开展纵向项目研究的同时,注重加强科技横向联系。教师到工厂去,了解企业生产急需,代培一线技术人员;教师到基层去,举办科技发布会,转让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

199910月,学院与汉中市供电局共同建立“高压实验基地”,使学院在转变观念,立足地方,加强合作,共同提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1年至1999年,学院先后与凤翔、城固、汉中、勉县、南郑、略阳、甘肃金川等县市、企业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或科研项目协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建院到2001年,全院共完成科研项目99项(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45项)。其中“智能钻头刃磨机”“同轴度智能测量仪”“连杆凸轮减速器”均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有30余篇被国际权威情报期刊SGIGAEITSIP收录。

4、艰苦创业历程

从学院成立那天起,面对艰苦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广大教职员工没有退缩,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演绎出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瞬间。

1979年至1985年,在离学院几公里的小镇上,经常挤满了采购生活用品的人们,其中大部分就是学院教职员工。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他们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推着自行车或徒步跨越几十步台阶赶到镇上,备好下一周所需的蔬菜和生活必需品。同样是在周末,在远离学院17公里的汉中市区,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们的身影,他们走进书店选择购买教学参考书,走进机关、学校、工厂进行调研,思考如何完成科研项目。

建院初期,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实验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除充分挖掘原有教学设备潜力外,还利用从附近工厂捡购来的废器旧件,自制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安装。部分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发挥自身优势,自制教学教具和教学仪器设备,为学院节约了大量教学经费,确保了实践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艰苦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不仅培育了教职员工的坚忍不拔,同样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大学生毕业后,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立足陕西,支援青、新、甘,成为众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1983年至1997年期间,学院对本校毕业生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次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陕西工学院的毕业生政治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大多数毕业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陕西工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首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69月,根据国家教委教高司(96108号文件通知,确定在98年下半年对陕西工学院进行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评建工作从969月起到9910月结束,历时整整三年。

1、自评自建阶段(1996.91998.10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从评建开始,学院党政就高度重视,积极动员,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十六字方针,精心准备,加大投入,确保评建一次通过。

评建期间,学院分别于9610月、975月、984月三次向各系部各职能部门下达任务书,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书所列各项指标。19987月、9月省教委派专家组来院预评,5月和8月学院邀请省内外和国家教育部专家两次来院指导评建工作。

评建期间,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设立评建办公室和评建专家组。学院先后召开两次“双代会”讨论办学指导思想,分别召开教工、学生、中层干部、全体党员动员会,克服畏难情绪,总结评建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新的任务;学院宣布评建纪律,采取冻结人事调动,控制人员外出,改双休日为单休日,寒暑假不休息等措施,确保学院评建任务如期完成;院工会、民主党派向全体成员发出“为陕工美好明天,众志成城,拼搏奋进!”;全体陕工人自强不息、百折不饶、同舟共济、无私奉献的评建精神,成为评建工作的强大推动力量!

评建期间,学院集中群众智慧,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凝炼办学特色;确定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教改思路;做到了办学方向正确,学校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教改思路清晰。

2、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阶段

1998 11 2 ,国家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0人进驻学院,开始为期5天的考察评估。通过审阅自查报告,听取院长汇报,查阅评建材料,评阅毕业设计,听取教师授课,参观试验场地,召开各种座谈会,测试学生基本技能等活动,对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专家组对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的办学条件和艰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3、整改阶段(1998.111999.10

学院依据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提出的评建整改建议与希望,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整改力度,加强领导,达到了预期目标。

1999 10 25 ,教育部专家组一行6人按照既定程序来院复查评价整改情况,27日结束,历时3天。专家组组长在反馈会上,高度评价了学院一年来的整改成效,她说:“陕西工学院校园环境好,适合做学问”;“陕西工学院的领导可亲,教师可敬,学生可爱,整改成效可喜”!

20003月,教育部教高[2000]8号文件通知“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教学工作评估委员会的审议意见,经认真研究确定:陕西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结论为合格。”

2000 5 10 ,学院召开隆重庆祝表彰大会。

历时三年的评建是陕工人高度凝聚的三年,勤奋奉献的三年,长足进步的三年,引以自豪的三年。评建顺利通过成为陕西工学院历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也是激励陕工人继续奋进的一个新起点。

陕西工学院从建校到发展始终与中国命运相连,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与中国所取成就同辉。纵观学院发展历史,教学机构从建立初期的二系四专业发展到九系三部三个中心十九个专业,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校生从建立初期的242人发展到4873人,教职工841人(教师3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9人,讲师138人,助教105人),资产总值达5784万元,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9077人,同时,通过成人教育为地方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为陕西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两校合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mobile.28365365

查档电话:0916-2641537